软件工程发展趋势

首页 » 常识 » 常识 » 接连斩获全国一等奖和世界冠军,这位哈工大
TUhjnbcbe - 2021/2/19 4:38:00

从大一时参加

全国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崭露头角

到跟随团队拿下

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一等奖

从力克多支英美战队

将世界重量级格斗机器人锦标赛冠*

收入囊中

到带领企业以硬核技术助力龙江抗疫

这位“90后”哈工大人

以实际行动诠释科技强国梦想

在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”路上彰显了

哈工大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

他就是机电学院机器人研究所

级硕士研究生、玄智科技CTO魏晋

截至目前

他已牵头研发了12个技术项目

拥有10项发明专利

获国内外各类科技竞赛奖项30余项

并获研究生十佳英才、宝钢特等奖学金

和工信部创业特等奖学金等荣誉

下面就让我们

一起聆听魏晋讲述他的“双创”之路

(以下为发言实录)

年,我初入哈工大,朴实无华、底蕴深厚的“规格严格,功夫到家”校训,匆匆穿梭在课堂与实验室的师兄师姐,睿智又见识广博的老师,都深深感染着我。作为一个懵懂无知的大一新生,我也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,也想走出一条自己的科研路。

最早接触机器人始于大一年度科创项目。大一刚入学两个月,我们就被通知要自学建模软件设计一款爬壁机器人。不会的,就从最基础的学起。网上搜资料,自学相关课程,请教学长,最关键的还是学校为每个学生团队都配了专业指导老师。

为做好科技创新,我和队友几乎付出了学习之余的所有时间,也见证了无数个凌晨4点的哈尔滨。天道酬勤,最终,我们的设计一举获得当年校内一等奖,更有机会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大赛。这个比赛除了作品设计之外,还需现场4小时快速建模设计。

获全国一等奖的参赛项目

到了国赛现场,我们惊讶地发现其他学校参赛的都是大三大四的学长。虽然在专业知识储备上不及他们,但由于平时的思考训练以及答辩训练,我们很善于把目标转化成熟悉的结构来设计。作为那届赛事中唯一一支全部由大一学生组成的参赛队伍,我们最终一举夺得了全国一等奖。

锻炼工程能力,最好的方式就是做项目。在哈工大,“满地”都是锻炼的机会。大一取得的成绩,极大地激励了我。之后我全身心投入其中,加入校竞技机器人队。初期给学长“打杂”,也从机器人两大赛事中明白了:技术与创新都需要更加严格的锤炼、下更足的功夫。结合在创新实训中心学习到的机械设计、制造、控制方面的知识,在经历了理论与实践的训练后,我们用8个月的时间设计了一款能够兼顾爬楼速度与稳定性,且具有良好平地越障性能的变重心内行星轮式机器人。我们在机械创新大赛中脱颖而出,在此拿下全国一等奖。

魏晋(左二)与参赛团队合影

年,我们自行设计制造了一台公斤级的格斗机器人,去参加世界重量级格斗机器人锦标赛。我们完全自主研发了磁吸附履带方案、电路悬空防护方案、复合装甲防冲击结构等创新十足的技术,但是由于经验和实力的差距,在面对有着20年比赛经验的英国传奇职业战队时,饮恨惜败。

哈工大从来没有教过我们放弃,我们只学会去解决问题。赛后,我们做出了上百页的技术总结,完成了10项技术优化,使得机器参数全面升级、稳定性增强了2.2倍。年,我们重返赛场,击败了一批劲旅,成功将世界冠*收入囊中,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青年的创造力。

团队获冠*后合影

在哈工大的这6年,老师们教我们的不仅是“规格严格,功夫到家”的技术能力,马祖光院士、刘永坦院士等老一辈哈工大“八百壮士”扎根边疆、初心不改、使命必达的爱国奋斗情怀更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心上。

我深知科技创新对国家、对社会的重要性。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,将高技术成果转化,打造机器人新品类,服务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,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初心。而在哈工大获得的强大的创新能力,就是我们披荆斩棘、一往无前的动力源泉。

年底我作为CTO创立了哈尔滨玄智科技有限公司。公司目前已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硬件和控制系统,实现了诸多技术突破,在国内行业内做到技术领先并拥有国家专利80余项,年被评为全国高新技术企业。疫情防控期间,我们除了积极捐款外,还用过硬的技术能力助力龙江口罩车间解决生产线速度慢、稳定性差的问题,将产能提升70%。

对科学技术的执着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,都会让我们更坚定地走在这条“科技强国”的道路上。

哈工大这支自带流量的“90后”团队,获新华社点赞!

爱你爱你,百年哈工大正踏浪而来!

从奥运冠*到国际奥委会委员,这位哈工大人的青春够闪光!

百年树人!《光明日报》“解码”哈工大育人特色和成果

当兵的哈工大人,一个字:“帅”!

文图

由受访者提供

责任编辑

马宇川

值班编辑

梁裕

我就知道你“在看”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1
查看完整版本: 接连斩获全国一等奖和世界冠军,这位哈工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