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大学,一所以省命名的院校,在第二轮的双一流大学评选中再次失之交臂。有网友就表示,此次江苏大学落选双一流既是令人遗憾的事,又是情理之中的事。
之前围绕着江苏大学一些挥之不去的问题又慢慢“浮出水面”:江苏大学为什么不在南京?江苏大学为什么没有入选和双一流建设学科?江苏大学为什么被同省的苏州大学远远地甩在了身后?
江苏大学是江苏理工大学、镇江医学院、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,办学定位是综合性大学。作为首批江苏省高水平建设高校,首批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的高校,江苏大学的办学水平一直较高,综合实力一直高居全国百强之列。
作为农业机械化排头兵,江苏大学创造了多个第一:我国第一批农机本科、硕士,第一位农机博士、博士后,全国第一批具有博士、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。年,88所全国重点大学中就有江苏大学前身镇江农业机械学院,足以看出它的历史地位和办学实力。
学校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,1个国家重点(培育)学科,10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。拥有1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,4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,2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,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。
在教育部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,江苏大学一共有参评学科30个,其中有一个A类学科:农业工程为A-;机械工程、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、材料科学与工程等9个学科为B类;数学、仪器科学、软件工程、交通运输工程等20个学科为C类。
工程学、材料科学、临床医学、化学、农业科学、药理学与*理学、生物学与生物化学、环境生态学、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、计算机科学、植物学与动物科学、一般社会科学12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%,工程学、化学进入前1‰。
可以看出,江苏大学擅长的学科集中在机械(偏农)、材料、能动、农业。根据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据的结果看,江苏大学无论在立项数,还是立项金额,都位居前列。如果放在江苏省,立项数可以挤进前5,立项金额全省第八,妥妥的实力。
可江大的问题,偏偏就出在学科布局上。
1没有强势的新兴工科
食品、材料等传统学科,已经在时代发展的趋势下变得越来越鸡肋,计算机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电子科学与技术、高端制造已然发展成社会的主旋律,国家*策支持,省里支持,社会各层面都大力支持。
而一些死守传统工科的院校,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退,比如华南理工仅仅依靠化工,而同级的化工强校诸如东南大学、大连理工、天津大学,由于有计算机等大工科支撑,社会口碑都要好于华工。
2江苏大学需要加强经济、法律、医学等学科的建设
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,其它企业占比最多,64.88%;国有企业、三资企业紧跟其后,位居前三,考公务员的学生比例并不高。虽然就业薪资待遇还不错,但缺少了上层的话语权。
考公没有学校级别的约束,不管你是、还是双一流,只要实力允许就容易上榜,但江苏大学似乎没有考公的氛围。个人以为,这主要是由于江苏大学的生源多半来自苏北农村,眼界局限,再加上镇江相对闭塞,难以接触到体制内的信息(甚至是考公宣传),学生大多认为只要能找一份能赚钱能养家糊口的工作就知足,缺乏上层的大局观。
可以参考下毕业生的就业去向:
这样就会导致在整个江苏省甚至周边省份,江苏大学的社会认可度较低:实力有,却没曝光,因为没有话语权。双一流的评选,如果能有更多优秀的校友说得上话,何尝不是一种优越?就比如辽宁的辽宁大学,它的毕业生分布于省内乃至周边各省的*法财经体系,一呼百应。
3与苏州大学的学科差异
江苏大学地处镇江,虽然距离南京很近,只有半小时的高铁车程,但是城市的经济实力的确在江苏省不算强,在13个地级市里排名倒数第4,仅比宿迁、连云港、淮安要好。江苏全省的经济版图,还是要看南京和苏锡常。
苏州大学近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,不仅在排名上靠前,国奖、杰青、优青更是年年有突破。人才引进、学科建设都要强于江苏大学。虽说苏州大学的整体学科实力排在全国30-50名左右,不算顶尖却有影响力,大多是热门,例如金融、计算机、医学,还拥有一个全国数一数二的放射医学;全国入流的血液学,有名气或者方便就业的有商学院的一波专业(比如会计、金融等),法学,纳米(有钱)。
可以说,苏州大学靠苏州补血,又正向助力苏州经济发展,相辅相成。
在这些方面,江苏大学都已经落后。作为一所省字头的大学,江苏大学要想进入双一流,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