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s://disease.39.net/bjzkbdfyy/250327/x3vcfs1.html不吹不黑,关于蒸馒头先说个真事儿。我的隔壁住了一个安徽霍邱的中老年妇女,她没事就包馄饨,蒸馒头。包的大馄饨还可以,但是蒸馒头真不是她的强项。为什么呢?
她每次蒸出来馒头,自己是吃不完的,蒸好后,这个楼层的住户,她认识的,会挨家挨户送一个馒头,至于剩下的馒头怎么办,都拿去送人了。她蒸出来的馒头就像题主说的那样,不仅缩回去了,而且馒头表面并不是很光洁,也不平整,至于是什么观感呢?说真的,就像你看月球的真实图片,表面有瘢坑的即视感。
这个妇女呢,据说蒸馒头和面除了发面酵母之外,添加猪油,添加白糖,但是最终的成品还是不美观,馒头仍然呈现塌陷状,而且她还引以为豪,自觉馒头做得不赖。当然接过她的馒头,我们只能客气一番,毕竟一番心意。但值得一提的是,据说和她合租的那些人都痛恨她用了太多的煤气!一个人生活,还要整天捣鼓这些东西。
在我们老家黄淮流域,馒头是绝对性主食,没有之一,就像一些河南的农村,过去一年也不吃一次米饭,大米都是用来烧稀饭的。过去用大锅柴火灶蒸馒头,几乎不会出现馒头塌陷,表面坑坑洼洼的现象。
用我们老家的说法,馒头蒸好后,一定要“疏疏气”,这是地方土话,确切的说应该读第四声“竖竖气”,也可以叫“歇歇气”。就是说馒头蒸好后,不要马上开锅盖,让馒头锅气自发散去,馒头上也不会有水珠滴落,当然也不会塌陷。这就像蒸米饭蒸好后也不要开盖子一样,让米饭把热气疏散,过一会再打开。
当然蒸馒头发面的过程也是关键,馒头发面不完全,发酵粉用得少,发面自然蓬松感不强,也会影响发面后气孔。当然和面的过程也是一个力气活,如果和面不完全,简简单单的揉成团,或者简简单单的刀切成块就上锅开蒸,自然也会塌陷。发面后揉面需要认认真真,得舍得花力气,给面上劲,就是给馒头定型,冷水上桌,全程大火开蒸,蒸好后不要立马开盖,基本上不会出现馒头塌陷,表面坑洼的现象。
在安徽西北部阜阳地区,当地农村蒸馒头还有一种习惯,就是发面后揉馒头胚子,每揉一个,会刻意添加一些干面粉进去,这样有个好处就是给馒头定型,出锅后馒头非常漂亮。但这样的馒头的好口感适合蒸好后,如果下次热馒头,则馒头缺乏蓬松感,有夹生的吃口。
所以成功的发面、不计力气的揉面、冷水上锅开蒸、蒸好不忙急于开盖,是保证蒸好馒头的因素,馒头宣软有筋,外表光亮,面香十足才是馒头的本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