软件工程发展趋势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清代一举人抱一麻袋的馒头参加殿试,康熙说 [复制链接]

1#

自隋唐开始实行科举制,通过考试选拔民间人才,这成为了几千年来最重要的选才方式。

这种方式虽说不是完全公平,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帮了不少寒门子弟,让他们实现了人生理想。

但清朝有个穷学生,背着一麻袋馒头去考试,大家都不看好他,没想到康熙却点他做了状元。

这到底是咋回事啊?

李蟠是江苏徐州人,他爷爷李向阳是明代天启年间的举人,到了他爸爸这一代,家里就很穷了。

虽然李蟠家里穷,但他爹知道读书有用,从小就跟李蟠说要好好读书,以后考个功名。

李蟠他爹一辈子都壮志难酬,也没能给老婆孩子一个好生活,整天郁郁寡欢的,最后早早地就病死了。

李蟠没了父亲,成了家里的顶梁柱,他一直记着父亲的话:“一定要好好读书,考取功名。”

但是看着母亲一个人操持家里的大事小事,李蟠好几次都想放弃读书,去经商赚钱。

可李蟠的妈跟他说:“你爷爷当过举人,你爹也是国子监的学生,咱李家也算是书香门第了。”

你是李家的独苗苗,可得争点气,考个功名回来,只有这样你才能实现你的理想!

李蟠听了他娘的话,就下决心一定不能让他娘失望,不能白花他娘辛苦挣的钱。所以,李蟠没日没夜地学习,就为了能考上功名。

功夫不负有心人,李蟠终于中举了,通过了乡试的他,获得了进京参加会试的资格。

可李蟠犯了难,从徐州到京城,实在是太远了,他根本拿不出这笔路费。所以他不想去京城参加会试了。

他跟他娘说:“我现在中了举人,就是朝廷的官了,能以举人的身份当官,不用去京城再考会试了……”

李蟠虽然这么讲,但他母亲心里清楚,李蟠有真才实学,也有能力在会试中考出好成绩。他之所以不想参加会试,是因为家里实在太穷了……

母亲不想儿子因这事耽误科考,便说:“儿啊,你得去参加会试,说不定还能连中三甲,考个状元回来呢!盘缠的事你别担心,我早准备好了。”

原来,李蟠学习刻苦,母亲看在眼里,就知道他将来必有出息。于是,母亲没日没夜地干活,攒了二十两银子,给李蟠做盘缠,让他进京赶考。

听了母亲的话,李蟠跪地给母亲磕头,说自己一定不会让母亲失望。实际上,在李蟠中举后,就有很多富商来到李家,想出资帮他进京赶考。

可李蟠心里明白,这些人现在来巴结自己,就是因为他们知道就算自己以后考不上进士,也能在朝廷里当官。

现在讨好,以后肯定少不了麻烦。李蟠不想做个为钱弯腰的人,也不想做个贪财的官。

所以李蟠就算不进京考试,也不想接受富商的资助。好在他母亲省吃俭用攒了二十两,虽然不多,但是让李蟠走到京城还是没问题的。

李蟠跟母亲告别后,就往京城去了,路途遥远,他连马车都不坐,一直走着。

这一路上,李蟠就吃着他娘给他准备的干粮,喝着山里的露水和溪水,一直坚持走到了京城。

到了京城,李蟠被眼前的繁华景象震惊了,他这才晓得,原来外面的世界是这样子的,这也让他更坚定了要考取功名的决心。

李蟠家里很穷,这一路上也看到了很多穷人,借宿寺庙的时候,碰到很多流浪汉,他们无家可归,只能在破庙里躲雨。

赶考路上看到的和现在京城的繁华比,一个天一个地。

这就是典型的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。李蟠于是暗下决心,一定要帮更多的穷人,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。

为了省钱,在长达五天的会试期间,李蟠都只买馒头吃。他看到其他从各地来的考生,有的带着书童和书吏,有的提着精致的食盒,里面装着考试时吃的美食。

但李蟠,却只能用一个麻袋装着满满当当的馒头,连一口咸菜都没有,就这么抱着麻袋进了会试考场。

有人在考试前嘲笑李蟠:“你看那个乡巴佬,背了一麻袋的馒头,真寒碜。”

可李蟠听到这些嘲讽的话,他也没往心里去,一直在复习自己的书,就想尽心尽力考个好成绩。

就这么着,李蟠考试那五天,全是就着馒头,一笔一划考完的。

考官自然也注意到了李蟠,其他人都没他那么认真,还带着馒头来考试,被人嘲笑了也能不卑不亢,考官很看好他。

考试完了,考官还专门对李蟠说:“你考得挺好,希望阅卷的时候能再看到你。”

考官认可了李蟠,他兴奋得连觉都睡不着。在等待会试结果的日子里,李蟠就在街头摆了个摊,给老百姓们写信写字,赚的钱都攒了起来。

到了晚上,他就住在城郊的城隍庙里,伴着和尚敲钟念佛的声音,继续读书。

最后,会试成绩公布了,李蟠果然考中了,还在会试中考了第一名,成了当年春闱的会元,也顺利得到了殿试的机会!

殿试是皇帝当主考官,他出个题目,考考所有考生的反应和真本事。

参加殿试的考生,都是在春闱中考得好的,这里面有出身寒门的,也有从小受世家大族教育的世家子弟。

无论是谁,只要能进殿试,都会很看重这场考试,大家都会仔仔细细地洗澡换衣,想给皇帝留个好印象。

李蟠没多想,随便梳洗了一下,穿着平常的衣服就去参加殿试了。

让人更震惊的是,李蟠麻袋里的馒头还没吃完,他又不敢把馒头随便放外面,因为每分钱都是他娘辛苦挣来的。

结果李蟠就大大咧咧地把这些馒头带在身上,一起进宫参加殿试了。其他人都觉得很奇怪,李蟠这怕不是脑子有问题吧,不然怎么会在这么重要的场合带一麻袋馒头呢。

但李蟠就是不解释,反正礼官检查过馒头没问题,也让他带着,他就自己抱着馒头,站在殿前等传讯。

殿试的题目是如何把天下装进口袋,所有考生都在苦思冥想,李蟠却向康熙拱手。

康熙见李蟠脚边的麻袋,再瞧他衣着朴素,上面还有补丁,就晓得这个考生家里条件不咋地。

康熙没啥偏见,等着李蟠的回答。李蟠不慌不忙地说:“皇上,臣的麻袋里,就是整个天下!”

大家都被李蟠的话惊到了,有人喝道:“你是哪里来的狂妄家伙,居然敢说麻袋里就是天下!”

没错,李蟠这回答简直是大不敬,皇帝就坐在面前,他竟敢说麻袋里就是皇帝的天下。但康熙却没发火,问他:“你这话啥意思?”

李蟠说:“皇上,对老百姓来说,最重要的就是吃饱饭。臣这口袋里装的是馒头,这馒头是用五谷杂粮做的,而五谷杂粮都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,又养活了世上的老百姓。如果这都不算天下,那什么才算天下呢?”

康熙听了这番回答,心里乐开了花,开心地说:“你关心老百姓,脑子还挺机灵,真是个难得的人才啊。状元,你叫啥名?”

康熙直接喊李蟠状元郎,意思就是说,李蟠殿试过了,康熙亲自定他为这次殿试的状元!

李蟠一下子也愣住了,还是旁边的考官提醒他,他才回过神来,赶紧跪下给康熙磕头,“回皇上,我叫李蟠。”

就这么着,李蟠竟然因为这一麻袋馒头稀里糊涂地当上了状元。

其实,李蟠能成功并不是因为这袋馒头,而是因为他关心老百姓,有远大的抱负,而且学问高,读的书多,才能在殿试中表现出色。

后来,李蟠被康熙皇帝钦点为状元,进了翰林院当修撰,他用状元的身份报答了母亲,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