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老家是农村的,放暑假回去了一趟,听说了很有趣的事儿。对门王姨的儿子已经生孩子了,三岁多了,就在她家寄养着,两口子去城里上班了。
王姨今年60多岁了,穿得很时髦,虽然只有小学六年级的文化,但人家性格很好,还经常参加镇上的老年班活动,整个人看起来很有气质。儿子把孩子放这里,要说不放心,估计就是怕王姨没能力给孩子做早教。
所以,儿媳妇经常打电话过来,询问孩子的情况。王姨跟我们说,儿媳妇是知识分子,在城里的一个外企做高管。经常寄回来一些书,说让王姨给孩子读。
王姨说,平时晚上睡觉前也会给孙子读,但跟孙子做的最多的,还是“打牌”,儿媳妇听说了,很不乐意,视频通话中就能看出来脸色变了。
我听着有些唏嘘,原来婆媳关系,都这么难啊!不过,我对王姨带孩子“打牌”这事儿是挺不支持的,这么小的孩子,跟着打牌怎么可以呢?
王姨没回答我这话,反而说了自己小时候多么不容易,家里老人都是她照顾,这小学六年级的学历,都是自己借邻居的书,在家看,半读下来的。王姨的一生很坎坷,我也是知道的。但没想到,王姨会带着孩子“打牌”,别说是她儿媳妇,我自己听着,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。
有天我去王姨家串门,真的见识到王姨在带孩子“打牌”,远远看过去,俩人有说有笑,很开心的样子。走近了一看,才知道人家打的“牌”,和想象中的真不一样,不是咱们这种扑克牌,而是一种带字的“卡牌”。
在旁边看了一会儿,一同去的儿子也凑上来了。看了半小时,孩子还是饶有兴致,还跃跃欲试的想上去玩一把。
不得不说,王姨小学六年级的水平,却有着大智慧和大谋略,带娃也是有一套,我这个年轻人都很佩服。
王姨看我很有兴趣,就跟我聊了起来:“别看我带孙子玩牌,这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。你看我孙子,看这些牌,眼睛都直了。”
是啊,这种和咱们平时看到的可不一样,这是很有意思地“一问一答”卡牌,比如这个问题:“我们平常吃的馒头,是谁发明的呢?”有三个答案:司马懿、诸葛亮、公孙瓒,你觉得是谁?看着这三个人物,历史知识浅薄的我,只能用懵的方式了,我说“司马懿”。
没想到,王姨的小孙子跑过来跟我说:“阿姨,你答错了,是诸葛亮!发生在三国的一场战役中!”
我愣住了,反过来答案一看,还真是诸葛亮!这刚3岁多的孩子,怎么知道这么多知识?
王姨笑眯眯的说:“平时我们就在家打牌,后面可以扫一下,听音频,这孩子听的多了,就记住了!有些我还不如他知道的多呢!”
我扫了一个看了看,还真的很详细,图文并茂,加上标准的播音腔,孩子肯定也喜欢听。
一整套有两盒,孩子们玩得饶有兴致的,一会儿你打一张,一会儿他出一张。然后打错的人,再根据设定的规则,出另外一张,直到答对了,牌才可以收回去。
孩子们一起玩了,我和王姨聊了起来,才知道王姨一直在老年大学上学,同班的都是知识分子,也有在家帮忙带孩子的,教育出来的孩子,都很有出息,有的上清华了,有的上北大了。带的小孙子、孙女,也都在重点学校的尖子班。
王姨这个教育孩子的法子,就是跟一个退休老教师的同学,学来的。他们家孙子就在市重点小学上学,平时都是老人带,每次考试都是班级前几名。
真没想到,王姨还有这一手,平时只是看着穿的洋气,没想到,还是有一定文化底蕴和教育孩子的手段的。
我也赶紧给自己孩子买了一套回来,没想到孩子还挺喜欢玩。每天都要拉着我玩上几个小时。
除了这套能量卡牌,王姨还推荐了一种可以练习成语的卡牌,叫“成语接龙”,说也是哪位退休老教师同学推荐的,他家孙子上二年级了,每天晚上回来都要玩上一阵子,平时放假、周末,也会跟其他同学一起玩。
这种属于进阶版了,适合有一定识字能力的孩子,能提升成语运用能力,和积累成语词汇量。我也入了一套,送给姐姐家孩子,小侄子上3年级了,应该会很喜欢。
果然,没过几天,姐姐打电话跟我说,儿子每天玩“卡牌”,现在认识的成语,有多个了,而且还知道每个成语的意思,真是太神奇了!
双面覆膜趣味成语接龙卡片张小学成语大全精选月销量¥32.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
你看,教育上用对方法,是不是一切都水到渠成?根本不用耳提命面的去督促孩子识字,很多认知就在不经意间获得了。这才是“新时代”养娃方式,真是多亏王姨的科普。链接放在上面了,记得带一套给娃,四盒更划算!
结语:
不管是老人带娃还是年轻人带娃,检验是否养育得当的标准,都应该向结果看齐。别拿着有色眼睛,看待这些在用心带娃的老人了,他们真的很了不起!
(本文图片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