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白癜风治疗哪里最好 http://m.39.net/pf/bdfyy/福州创新管理机制,精准保护修复留住每一座古厝的故事(解码·文物保护利用)记者钟自炜
福州三坊七巷一景。林振寿、刘美虹摄
三坊七巷内的水榭戏台。刘美虹摄
核心阅读
多年岁月,在福州留下了许多底蕴厚重的古厝。通过历史建筑普查,福州摸清家底,因地制宜地保护修复,让古厝既留住文化记忆,也融入现代生活。
如今,福州展开新一轮古厝保护提升工作,随着保护范围不断扩大、管理机制不断创新,这座城里越来越多老宅子、老街区绽放出新光彩。
东南并海、襟江带湖,福州自建城至今,多年岁月留下了许多底蕴厚重的古厝。一栋栋老房子,记录着历史,承载着乡愁,更镌刻着福州独特的文化基因。
3月12日起,福州鼓楼区率先推行“古厝长制”,实行区级古厝长、街镇古厝长、社区古厝长和责任单位的四级古厝保护管理机制,做到古厝保护有专人负责、有监管措施、有考核办法、有长效机制。以今年即将在这举办的第四十四届世界遗产大会为契机,福州市新一轮古厝保护提升工作展开。从摸清家底到活化保护,越来越多古厝正绽放新光彩。
摸清家底、精准修复,留住文化特质
屋檐飞翘、白墙灰瓦,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几座民国时期的民居,在经历百年风雨之后重焕生机。自年7月动建到9月27日开放,短短两个月,几座古厝修缮如初,其中的陈祺厝还被改造成建新台屿乡村博物馆。
推开陈祺厝的大门,仿佛可以看到建新镇的前世今生。盆景、漆器、茉莉花、篦梳是镇上的四大传统优势产业,在这里通过图文及实物的方式展示,让人印象深刻。在博物馆里走上一圈,镇子的风貌变迁、历史沿革、风土特产尽在眼前。“这是福州首个乡村博物馆,后院则改造成农家书屋,每周都有上百名学生到这看书学习。”乡村博物馆技术指导、福建博物院副院长龚张念自豪地介绍。如今,建新台屿乡村博物馆已经成为仓山区又一文化地标。
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,年以来,福州市确定并公布历史建筑、优秀近现代建筑4批共处。“数字背后,每一座古厝都有一段独特故事。”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员会主任杨勇说。因此,古厝保护修复要因地制宜、尊重历史,不仅要留住形,更要留住文化精髓,避免“千人一面”,失去特质。福州不断提升精细程度,以“绣花”功夫开展古厝保护。
精准修复,首先从摸清家底开始。年,福州被列入全国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,在全省率先启动全域历史建筑普查,初步形成了全市历史建筑普查资源库。
科技助力让古厝保护更加准确高效。年,福州名城保护管理平台系统(一期)项目启动,建设规模覆盖全市中心城区平方公里,通过对福州名城资源数据的信息化,实现资源的进一步整合,家底更清晰。
成片保护、活化利用,融入现代生活
“谁知五柳孤松客,却住三坊七巷间。”若是寻找福州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名片,三坊七巷当之无愧。位于福州城市中心的三坊七巷,以南后街为中轴,东西平行排列10条坊巷,坊中巷道相连,形成坊中有巷、巷巷相通的棋盘状格局,现有座保存较完好的明清建筑,有“里坊制度活化石”“明清建筑博物馆”之称;林则徐、严复、林觉民、冰心……从三坊七巷走出的中国近现代名人无数,让人感叹“一片三坊七巷,半部中国近现代史”。
三坊七巷的保护改造,始终注重充分挖掘文化内涵。年9月起,大批专家深入三坊七巷,开展大规模的调查摸底工作;年,三坊七巷保护修复搬迁工作全面启动,依照“修旧如旧,保持总体坊巷格局、风格、风貌不变”的原则和“渐进式、微循环、小规模、不间断”的步骤组织实施;与非遗保护相结合,福建省非遗博览苑成为三坊七巷改造后的首批住户,“老宅子晒老手艺”的非遗活态展示模式十分吸睛……
从厚重的历史中走来,如今的三坊七巷多了新的定位:展现闽都文化的“城市会客厅”。“在利用中保护,在保护中利用。”福州市三坊七巷保护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胜介绍,秉持动态保护的理念,三坊七巷逐渐开辟为福州传统文化的展示中心、交流平台以及文创产业基地,在延续历史建筑原有功能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生活,成为闽都文化遗产保护的新范本。
“目前,提升整体业态品质是街区工作重点。”林胜说,通过增加休闲度假与文化创意产品供给,推动街区文化商业精品化、特色化,三坊七巷正全力打造文化休闲旅游品牌,街区年接待游客量连续多年突破千万人次。
年11月,《福州市新一轮古厝保护提升工作方案》实施。以三坊七巷为代表,福州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经过精心规划、保护修复,已于年春节前开街。51条传统老街巷保护整治全面完工,化身承载老城记忆、兼具时尚活力的街巷空间。“活化利用是最有力的保护。”杨勇说:“传承闽都历史文化,既要让古厝留得住,更要让其活起来。”
曾多次到过福州,参与过三坊七巷、乌塔等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表示,从保护三坊七巷到打造15个历史文化街区,福州实现从单体建筑到成片保护的升级,许多文化遗产的整体氛围发生可喜变化。
社会参与、人才建设,形成保护合力
“调动多方力量参与古厝保护,要拉近福州历史文化与民众的距离,充分挖掘贴近市民日常生活的文化遗产线索,使城市历史文化进入市民日常生活……”今年福建省两会期间,九三学社福建省委在《关于加强福州历史文化特色展示的建议》中这样谈道。如何让古厝有人气?如何激发社会力量、形成保护合力?福州进行了多种探索。
清末五口通商,福州烟台山曾汇聚了17国的领事馆或代办处,洋行林立。切换时代镜头,如今这里敞开大门,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隅。在烟台山南麓七星巷,坐落着一座名为林森公馆的三层西式建筑,每周末读者络绎不绝,这座曾经沉寂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很是热闹。原来,年底,这里被开辟成福州首家全公益绘本馆,免费对外开放,定期开展讲座、绘画、手工等亲子互动活动,受到广泛好评。
在古厝保护人才建设上,自年起,福州已连续4年开展古建筑木工、泥塑工、石工等多个工种修缮技艺工匠培训班,邀请国内专家学者为学员授课,培训甄选出合格的行业工匠共名。年,福州还建立起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专家库,首批推荐44位规划、建筑、文保等领域的专家,参与历史建筑认定、修缮方案审查、施工指导。
正在进行的福州市新一轮古厝保护提升行动,实施“公布一批文保单位、历史建筑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,启动实施一批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工程,精心组织一批主题展,完成一批文化遗产保护项目,预备一批申遗项目”等91项任务。目前,91项个古厝保护提升项目中,个项目已完工,计划5月底前所有项目基本完成。
本版制图:蔡华伟
来源:《人民日报》(年03月25日12版)编辑:吴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