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那里看白癜风好 https://jbk.39.net/yiyuanzaixian/bjzkbdfyy/sfxbdf/作者:Mark
出品:红色星际(ID:redplanx)
头图:采埃孚cubiX系统
今天的上海乌云密布,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闷。
“非常高兴今天请到Tier1行业3位杰出的代表,一起来探讨一下,在智能汽车时代,Tier1商应该如何转型和应对”,主持人讲道。
我们“梦想家”节目到现在已经举行了4期,今天是第5期。由于我们节目是录播,所以我提前和大家透露一点消息,今天陈总的发言很猛,不夸张地说,快把Tier1行业给掀翻了。
废话不多说,马上开始。
公司架构变革
今天非常高兴能请到三家Tier1中国区掌舵人,来讨论一下如何应对智能汽车的挑战。
先从陈总开始吧。
博世是一家有过年历史,超过40万名员工的公司,传统的管理架构在智能浪潮时代,变成了我们的束缚。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不畅,导致公司的效率大大降低。
年,我们开始大规模变革,成立了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,旗下包括4个小事业部,以应对行业的巨变。在这里,我要特别说一下,未来博世将会重点研发域控制器和智能座舱这2个核心产品。
(大陆集团中国区管理层)
汤恩打断了陈总的讲话,你们的动作太慢了,我们年就开始变革,成立了汽车技术事业部,而且旗下就2个部门,车联网和自动驾驶。侧重于两方面,一个是系统的架构,通过跨部门合作满足客户的要求,第二个是研发我们共同的开发工具链和流程,包括和一些云计算巨头的合作。
我们的这个事业部把不是软件和互联网的东西都剥离出去,全身心拥抱软件定义汽车时代。从你们这个变革步伐速度看,你们公司的内部斗争确实很激烈。
调整组织架构是为了加强长期竞争力,作为已经实践了这个体系一年的过来人,我告诉你,这个体系真实效果一般,还是不能跟上汽车变革的速度。
所以我们集团准备,在明年成为一个新的自动驾驶事业群,此外我们集团打算额外追加2到3亿美金到自动驾驶及出行领域,我建议你们也应该考虑再成立一个新事业部。
汪润怡打断了汤恩的讲话,我们在年就成立了自动驾驶部门,比你们早了4到5年。可以这么说,我们是应对智能汽车浪潮最成功的Tier1。
无论从集团的重视程度,还是公司的产品发展情况,都毋庸置疑,我们就是智能汽车科技之王。为了发展自动驾驶,特别是自动驾驶卡车,我们接连收购了天合汽车和威伯科,互补我们的自动驾驶能力。并且已经在市面上推出了2-3款尖端产品。
主持人笑了笑,确实从集团变革视角看,咱们是最早入局的,这一环节,采埃孚胜,但是今天我们有很多的环节,谁能笑到最后还不一定呢。
既然汪总讲到了产品发展情况,那我们就看一下各家的产品力情况。
各家吹嘘各家产品
陈总还是第一个讲话,说到产品,我们绝对是最厉害的,从公司的营收就可以看出来。辅助安全(ESP和iBooste)和辅助冗余(L4级),我们拥有最牛的产品,包括我们的雷达产品。
最最主要的是我们的智能驾舱将在明年推出,这个领域除了特斯拉,我们就是最快的。同时我们打算后年推出域控制器,这离不开我们全球3万名软件工程师的努力。
(智能网联汽车)
我们未来重点打造3个域,自动驾驶域、信息娱乐域和车身智控域。为了赋能汽车全生命周期,软硬分离已成必然趋势,域控制器则扮演着桥梁的作用,这个桥梁的好坏,直接关系着数据传播效率和质量。
汤恩反驳道,你们是体量大,但我们比拼的是智能化的产品,比拼的是新时代下的战斗力。
我们在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领域,所向披靡,已经量产了超过1亿个长距和短距雷达传感器。
特别是第五代长距雷达,它的探测距离可以达到米左右,探测的精度可以达到正负0.1度。加上高达八百万像素的分辨率以及度的FOV摄像头。在辅助驾驶感知领域,产品销量和竞争力所向披靡。
特别是我们作为大众ID系列的主要供应商,为他提供中央处理单元和车载应用服务器等超前产品。另外我需要指出一点,产品在这个时代重要吗?肯定非常重要,但我认为产品开发理念更重要。
如果再借用传统发动机、变速器和底盘“三大件”来定义汽车,来开发产品,肯定是没有出路的。我也知道各家的开发思路都不同。比如博世可能坚持软硬件开发模式,从他们的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的4个子事业部看,他们这种模式是符合博世的。
采埃孚则选择软件开发为主,硬件打造尖端的思路。我们则不同,我们选择按照新三大件来开发汽车,就是感知-规划-行动的效果链开发产品和系统功能。
可能大家认为这3种模式没什么区别,都是硬件和软件的开发,但是开发思路的不同,导致结果不同。
这里特别提一下我们的自主驾驶车CUbE。我们为什么收购EasyMile研发自动驾驶软硬件平台,就是和我们的开发理念相关。EZ10平台集成了大陆集团最先进的感知、规划、行动相关产品,包括4D毫米波雷达和未来推出的3DFlash固态激光雷达,我们要做的是自动驾驶全栈软件公司。
汪润怡笑了,虽然开发理念很重要,但是我们坚信,在顶级的产品面前,所有的理念,所有的商业模式都会显得苍白无力。
我们的产品开发思路,或者公司的战略就是通吃商用车领域,开拓乘用车领域。特别是在商用车领域,做到绝对的行业第一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推出一个尖端产品,ProAI和ADOPT平台就应用而生。
ProAI已经经过了4代更新,从第一代的1个TOPS算力,到现在的个TOPS算力。且第二代产品已经通过了车规级认证,今年已经开始量产了。
ProAI虽然也面向乘用车,但主要是在自动驾驶卡车领域,像图森未来,赢彻科技等行业巨头全部用的是我们的域控制器。未来3到5年,我们准备为全球乘用车和商用车制造商提供万个ProAI单元。
在布局自动驾驶卡车软硬件的同时,和赢彻科技母公司G7也成立合资公司,推出挂车车队解决方案。从Tier1供应商到运营合作商,我们要在这个行业占据绝对地位。
第二个产品是我们的辅助系统,coASSIST系统和cubiX系统。coASSIST售价在几百美金,通过将先进的传感器套件(包括摄像头和雷达)与中央控制单元相结合,可实现自适应巡航控制、车道保持辅助和交通拥堵辅助等功能,探测距离达到米。
(智能驾驶辅助系统)
这些功能可以和豪华级车型媲美,但是整套价格才几百美金,打破了10万元以下车型的魔咒。
cubiX通过软件创造了网络化的底盘功能,未来采埃孚要卖的不是减震器、制动器、转向机,而是需要做集成的数字化底盘。
如果说自动驾驶是一副牌局,那么我们现在至少已经上桌了。
陈总怒了
陈总听完大陆和采埃孚的讲话,脸上突然严肃起来。
主持人,今天就录到这吧,没什么意思,大家最多是吹吹自家的产品,浪费时间,还不如回去好好睡一觉呢。
主持人急忙回答,看来陈总是憋着一肚子气,有话要讲。
陈总叹了口气,也不是有话要讲,怎么说呢?要不我稍微讲一下吧,省得一会回去气得睡不着。
我们老是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讨论,其实没有任何意义,也得不到有效的反馈。最多是窝里横,一出去发现别人都是洋枪大炮,我们还是处在冷兵器时代。
何为智能汽车,何为互联网?
老是用传统的思维思考互联网产品,那能管用吗?作为最早一批接触智能汽车的人,我最了解他们,了解他们是怎么思考的,怎么规划的。我们作为掌舵人,一定要从最根本的问题思考。
未来汽车的产值可能有一半来自软件,来自互联网,那谁会拿到这样一张船票,哪家公司会分到一杯羹,这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。
以下纯属个人观点,如果伤害你了,纯属误伤。
我个人认为,第一类公司是L4级自动驾驶软件公司。一个最简答的问题,自动驾驶最优秀的人才在哪里,无非就是百度谷歌派和清华CMU派,这些人大都在L4级自动驾驶公司。
你看看那些自动驾驶软件公司的估值就知道了,资本市场和投行都相信他们未来一定会分一杯羹。资本是可以左右舆论和市场走向的,特斯拉从亿美金被炒到0亿美金市值,然后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仿佛一夜之间爆发。
第二类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激进派,汽车电子电气架构,软件系统,芯片,中间件全部自己开发,他们是不可能把这些宝藏业务分给第三方的。因为这些业务关系着公司未来的持续收入,关系着公司的估值。
(特斯拉域控制器)
第三类就是开发L1到L5自动驾驶软件的公司,这些公司会分一杯羹,但是很少,因为他们需要寄托在Tier1和主机厂上。主机厂如果加上各种传感器硬件和软件,最少比普通车贵10万,消费者买不买帐是一回事,主机厂肯定得承受很大的风险,那利润的大头肯定是主机厂先拿,然后是Tier1,最后才是这些软件商。
大家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,就知道自己公司的战略应该怎么定。
在场的几位都听傻了,主持人怂恿道,陈总的观点果然不一样,我们还想接着听呢。
陈总想了想,既然今天都说开了,那就干脆捅破天。
先问大家一个简答的问题,未来的汽车会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