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个山东人的乡愁里,都蒸了一锅大馒头
漂泊在外的山东人,或许都有一个饮食上的迷思:
为什么出了山东地角,就很难买到那种有嚼头的馒头?
外省的馒头,讲究松软口感,眼瞅着出锅的大馒头,没几分钟就缩成了拳头大小,吃一口,纯甜,余味有限。
以前,我在南方上学,食堂里的馒头是最不招人待见的,经常冷落在一边,逐渐被水蒸气给浸透了。
但是,对于一个山东人来说,没有馒头的干饭,顶多算个下午茶。
于是,当我馋瘾犯了,只能亲手揉面起锅蒸了一笼。这英雄事迹,绝对算是大学勋章之一。
如今,虽然已经有能力在各国菜系里千帆过尽。然而午夜梦回,萦绕心头的仍是那锅老面馒头。
山东人对馒头的执念,大概来自一种叫宿命的东西。
孩子出生时,亲戚们串门带的伴手礼就是大馒头。等到过百岁,还得把孩子放在花饽饽的阵仗里,图个好兆头:
图片来自
恺恺妈
商家根据不同场景需求,推出的多样花饽饽造型。
明东面塑
过生日,不管老人小孩,凡是摆席的,都少不了馒头,来吃席的也都人手一袋子馒头:
送人倍儿有面儿的馒头蛋糕
熊妈妈
在山东,馒头就是送礼的硬通货。
家里庆祝,还有馒头蛋糕,插上蜡烛,就是国潮代表:
馒头叠叠乐:一般蛋糕跟它比起来,少了一点文化韵味
红白喜事也少不了馒头,除了宴宾客,临走的时候,还会送馒头,每个地方的习俗不一样,送馒头的说法也就各不相同。
可以说,山东人的一生,就是被馒头串联的一生。
提到山东饮食,大家总想着煎饼。但是,在山东,馒头才是真正的老大哥,真要争番位的话,我觉得饺子、煎饼也就算个二番。
为什么这么说,饺子你不能顿顿吃,煎饼又是区域限定——像以青岛为首的胶东地区,几乎很少吃。但是馒头不一样,一天三顿,真少不了。
所以,你要是问一个青岛人,你们山东人是不是都爱煎饼卷大葱。
保不齐对方会给你个白眼。因为我们全省流通的主流碳水只有馒头。
在山东,馒头也是分帮派的。
简单来说,主要分为以济南为首的“鲁西馍馍派”和以青岛为首的“胶东饽饽派”。(资料参考:节目《鲁生可畏》)
青岛反诈大馒头,3斤一个,比头还大。试问哪个大爷大妈看了不迷糊?
但是,不管是鲁西还是胶东,都有着山东馒头的基因,就是口感扎实,个头够大。
外省人都知道,山东章丘的葱比人高,说你比葱高,可能是夸。但是说你脸比馒头大,可能就有点玩味了。
因为山东的馒头是这个size的:
在山东,签子馒头也是一种武器
由此可见,“面若馒头”那得是个多有排面的脸。
当然,山东馒头不止是“大”,在尺寸的基础上,“胶东饽饽派”还发展出了花样繁多的“花饽饽”流派,主产地在青岛王哥庄。
花饽饽基本属于馒头放飞自我的状态,它探索的不是馒头本身的发展上限,而是山东人想象力的边界:
图片来自
王刚
胶东市集上的“花饽饽”摊位,粗看百花齐放,细看面面俱到,让人直呼,高手在民间。据说,这样一个饽饽塔售价在四百左右:
图片来自
米一家人
馒头通过排列组合,能够迸发出多少种意想不到?试问站在这些馒头面前,谁能没有选择困难症?
馒头龙塔,山东人凭借双手就能捏出一个元宇宙的大概念:
“当代山海经”之“馒头人鱼小姐”,乍一看有点邪典。姿态颇有一种“扶朕起来”的韵味,这个造型估计还有什么人文典故可以追寻,手上塑料皮筋,能看出捏她的匠人走心了:
馒头分子料理,一块面团,捏出世界万物,从这个角度来看,做馒头的大姨们也算是“当代女娲”了:
图片来自
杰奎琳
图片来自
nice
馒头拟态学
馒头美妆,文化传统,一样不落。就算是普通人家,做馒头也讲究个匠心独韵。
简单点,用玉米杆子,点个抬头红:
复杂点,用剪刀整个动物形态,比如这种刺猬形态的,山东人一般正月里做,当地叫“圣虫”,寓意粮食有余,日子步步高升:
旺仔小馒头见了,都得直呼一声:
可以说,馒头造型这块,山东人已经完全拿捏了。
所以,在山东,你吃的不是普通的馒头,而是一种匠人精神。
在山东,馒头是门集复杂与简单于一体的学问。
复杂点,山东馒头讲究个扎实、有嚼头。品鉴馒头也很有一套,比如千层馒头,撕开后需要有明显的分层:
这种馒头冷吃也别有一番滋味,需要借助唾液淀粉酶,酝酿出天然的回甘。
还有一种老面馒头,第一口是酸的,如今我都吃不到这种馒头,只能买德国酸面包聊以慰藉。
在山东,还有一种复杂的“养生馒头”,白面馒头里面放杂粮、野菜、红枣什么的。这学问就大了,不能说包治百病,但是在老山东的话术里,延年益寿也有可能。
简单点,山东馒头的吃法是“就着”,也就是佐菜,咸菜、大葱、那都是很可以的了。朴实无华的食材,依靠的是咀嚼肌,在唇齿之间,催生出食物至高美味。
一些酒店就此推出了就馒头的“蔬菜刺身”拼盘,三色萝卜、黄瓜条……高情商叫“群英荟萃”,低情商叫“咸菜开会”:
山东高端宴席上的“蔬菜刺身”拼盘,群英荟萃
“异形”馒头,当地也叫“卷子”
不过蘸了大酱的蔬菜配馒头那是没有什么争议的。外地朋友来山东,要是对方给你上了这么一盘,就是把你当自己人了,吃就完事儿了。
大家都知道,山东的酒席,能吃一天,但是最后落幕的一定是一盘热腾腾的大馒头,这就跟春节联欢晚会最后一曲《难忘今宵》一样。
就算是一个喝到失忆的酒鬼,也会用仅剩的理智支撑自己起来吃口馒头垫垫——这叫养胃。
馒头刮盘底,又称普通人的“盘底乐”
在山东,有了馒头就能光盘,一块馒头可以横扫碗底。没有一口菜汤,能够逃过一口馒头。浸满了菜汤的馒头,就是山东人对粮食的态度。
在山东,有一种“我爱你”叫“馒”眼是你,有一种“嫁给我”叫“余生的馒头都由我来给你蒸”:
在馒头发展事业上,山东本地还有馒头有限公司、馒头博览会,由此推选出每年的馒头金奖,奖励民间馒头大拿。
甚至还有馒头微商,我身边就有山东的姐妹儿做了二级代理,专门卖馒头蛋糕,一到年底生意火爆:
山东馒头是食物,是较量,也是一种幸福生活的象征。这么说吧,我的发胖史就是从第一口馒头开始的。
如今,一口土灶,蒸一锅大馒头的时光已经过去了——我也好久没再吃过自家蒸的大馒头了。
图片来自
法国伊飒
馒头吃得次数越少,对家乡的印象就变得越模糊。终于,在某个辗转反侧的深夜,才明白,原来自己长了个“饽饽胃”。